close
![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pic25.pic.wretch.cc/photos/32/h/henrymom/1/1108081665.jpg)
小時候過年是不吃蘿蔔糕的,我們都吃大魚大肉,把外婆祭拜天地與祖先的誠心敬意吃下肚子裡去。蘿蔔糕,是屬於婆家的年節味道。
每到過年前,婆婆就會開始磨米炊粿,從紅龜粿、年糕、到先生口中的鹹粿,擺滿了桌子也塞滿了冰箱。從回到婆家的第一餐起,就開始吃鹹粿,一直吃到離開婆家的最後一餐,還要帶一大袋回台北。
婆婆做的鹹粿是不加白蘿蔔的,吃起來非常紮實。我喜歡軟一點的,所以還是用了蘿蔔糕的食譜:
先將絞肉100g、蝦米30g與油蔥酥10g,以砂糖20g、鹽10g、醬油3g調味,炒熟備用。
蘿蔔絲300g與熱開水(1100g)一同煮開。
將330g的水,分批慢慢加入500g的再來米粉(即粘米粉)中,攪拌均勻成糊狀。倒入炒好的餡料拌勻,再慢慢分批倒入已煮開的蘿蔔絲和熱開水,記得持續攪拌。
以小火稍微加熱,緩緩攪拌至成黏稠狀。倒進容器中,放進電鍋中(或是蒸籠)蒸一個小時。
這次因為買的白蘿蔔大約600g,所以一次做了兩倍的份量。而且餡料我只放香菇、絞肉和醬油,蝦米和油蔥酥原本就不打算放,因為就算加了孩子吃的時候還是會挑出來,其他的調味料,則是忘記放了,所以做出來的蘿蔔糕味道很淡,而且粘米粉的「臭噗味」很重,幸好我們有帶一瓶蔭油膏,沾著吃可以調味又壓壓味道。
於是昨天三餐加上今天早午兩餐,我們連著吃五餐的蘿蔔糕,算是用這種特別的方式,多少添點年節的氣氛。
2005.02.10.
全站熱搜